中国地大物博,在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版图中,各个地区各个城市的发展也根据其位置与产业相挂钩。扶贫是我国一直以来的工作重点,今年尤为重要,就在今年一项具有高度可行性的研究项目落地并实行,助力农村脱贫致富。RFID技术在本次试验中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让养猪场从“标准化”升级为“智能化”,这是塔山村“80后”养猪能手郑培坤养猪10年来没有想到的。但电子科技大学的定点帮扶,让他改变了传统的养猪思路,在养猪标准化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大步。
采用信息技术之后,从自动监测到精准管理,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节约成本、提高效率。“用信息技术养猪,并不是花架子!”郑培坤感慨地说,“只需要6个人就可以管理一个年出栏生猪10000头的养殖场,这在过去是不敢想的事。”
郑培坤是当地家喻户晓的“研究生猪倌”,自2012年返乡创业搞生猪养殖,建成了年出栏5000头的标准化养猪场,努力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。2016年8月19日,时任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、学校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王亚非带队深入塔山村实地考察,与郑培坤一起探讨如何通过养猪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的问题。
带动更多人脱贫也是郑培坤的心愿,但如何带动更多人呢?只靠扩张产能、扩大规模能行吗?起初,郑培坤对这个问题并没有清晰的构想,但经过与电子科技大学的领导、干部和专家多次交谈了解,一个“智慧养猪”的理念逐渐变成了清晰的蓝图。
塔山村的生猪养殖为什么不走传统的“劳动密集型”路子,而是走了“知识密集型”的智能化发展之路?“带动更多人脱贫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产能扩大问题,而是如何把养猪产业做大做强的问题。”他说,“电子科技大学的理念和支持,让我看到了养猪的另一种境界。”
郑培坤算了一笔账,仅从经济效益上看,“智慧养猪”可减少养殖管理人员2人,并能显著提高饲料转化率和生猪繁育率、出栏率。他预计,“智慧养猪”可使每头生猪节本增收200元,按年出栏10000头猪来算,可实现增收200万元以上。而且,“智慧养猪”在节能和环保方面也会产生可观的效益。
“走一步,看三步。”电子科技大学挂职岑巩县委副书记谢继华表示,学校之所以力推“智慧养猪”并不是脱离实际,而是有着更长远的打算,那就是解决脱贫以后的致富问题。他说,“只有长远考虑、高标准发展,把养猪事业做大做强,才能为塔山村未来的发展提供持久的支撑。”
合资入股创造利润分红
大有镇下辖13个行政村,有农业人口20538人,人均基本农田仅0.97亩。其中,贫困村就有7个,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13户6057人,至今未脱贫742户2431人。脱贫任务依然很重,精准扶贫该如何发力?
“党旗引领抱团发展,异地脱贫不落一人。”在大有镇党委、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下,这7个贫困村创新组织方式,以“党建联社”的名义,流转土地、集中连片,解决了土地问题。同时,7个贫困村以专项扶贫资金入股,每村出资50万元,加上产业能人郑培坤投资的100万元,共汇聚了450万元组建“贵州思府农牧有限公司”,采取“公司+合作社+基地+贫困户”的模式,有效解决了公司资金急需、贫困户农村资源闲置、收入不稳定等问题,实现了多方共赢。
与此同时,电子科技大学从2017年1月起,先后投入资金近100万元,为“智慧养猪”项目完成智慧化管理系统开发和硬件建设提供了大力支持。“智慧养猪”项目分三期实施,已经完成的一期建设投资30万元,主要涉及养殖环境感知系统、养殖场视频监控系统、养殖场远程管控系统、养殖场信息管理系统等四个方面。
在“智慧养猪”场,负责养殖技术和日常管理的钱仁斌师傅只需要在视频监控室里,就可以看到20栋猪舍内的种猪、母猪、商品猪、猪仔的实时情况。“如果没有监控系统的话,要随时了解各个猪舍的情况是很难办到的。”他高兴地说,“电子科技大学让我们的工作更方便、更省心了!”除了视频监控,猪舍内的温度、湿度、通风以及氨气浓度调节都有传感器自动检测调节,既智能,又精确。
效益上去了,如何创新红利分配机制让“智慧养猪”真正地为贫困户带来收益?对此,贵州思府农牧有限公司兼顾了公司自身、合作社、贫困户的利益,保证7个贫困村村级合作社每年实现30万—40万元的股份分红。在各村合作社内部,再按照1∶1∶8的比例进行分配,即10%用作发展村集体经济,10%用于合作社发展基金,80%用于贫困户的分红。2017年公司进行首次分红,7个贫困村共分红35万元,每个村分得5万元;以“特惠贷”入股的16户贫困户,共分红8万元;以土地入股的群众共计分红2万余元。
2018年,“智慧养猪”项目作为岑巩典型项目申报贵州省大数据产业融合示范项目。“从今年开始,养猪场开始迈上正轨,年底分红应该会更加可观!”电子科技大学驻塔山村第一书记赵冰高兴地说。
产业生态实现精准扶贫
年出栏生猪10000头的“智慧养猪”,正在重塑7个入股贫困村的整体面貌,并在整个大有镇带来了“牵一发动全身”的良好效应。虽然养猪场距离其他几个村有一定的距离,但“智慧养猪”的佳话以及实实在在拿到贫困户手中的利润分红,已经起到了立竿见影的示范效果,散户养殖的动力也随之增加。
针对帮扶村的贫困户,公司采取“靶向帮扶”方式,针对有劳动能力且愿意从事养猪产业的贫困户,利用好“特惠贷”政策,鼓励支持其开展散户养猪。“特惠贷”有5万元,其中2万元用于修建符合公司技术标准的圈舍,3万元作为保证金存入公司账户,公司则为农户提供20头仔猪、成本价饲料、防疫技术以及养殖技术。
到了生猪出栏时节,公司承诺以保底价收购。当市场价高于保底价时,农户可以自行把猪卖掉;当市场价低于保底价时,则由公司补齐差价或由公司统一销售。目前,赵冰正在大力宣传推介这种模式。他心里头有一本账:在这种模式下,每户一年可出栏40头猪,每头盈利250元,一年可增收10000余元。
针对“两无”(无业可扶和无力脱贫)贫困户,公司还采取固化收益的形式,将“特惠贷”5万元贷出后入股思府农牧公司,公司每年按10%的固化收益分红,每户每年可直接增收5000元。当然,其他非贫困村民如果也想养猪,公司都是双手欢迎的。赵冰表示,“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。只要老百姓有了自己改变贫穷的动力,脱贫致富就多了一道保险!”
“智慧养猪”不仅带动了7个贫困村的养殖产业,对猪饲料的需求也带动了相关的农业种植业。同时,猪粪尿经过集中处理之后还田,又为种植业提供了肥料。
电子科技大学还投入专项资金,分别对岑巩县众兴养殖专业合作社、岑巩县丰硕种养殖专业合作社、岑巩县大四方养殖场实施帮扶,并支持贫困户发展蔬菜种植等“短平快”项目。2017年,塔山村已完成豇豆种植项目60亩,实现亩均利润1000元,户均增收5000余元,取得了一定的示范效应。
在此基础上,塔山村儿菜项目也得到推广种植。赵冰还积极向贫困户宣传“特惠贷”、种养殖补贴等政策,推动塔山村肉牛等小型养殖场以及各类家庭产业的发展。
大有镇党委副书记张秀华估计,每年仅岑巩县县城对生猪的需求量就达到8万头,而本县的生猪养殖产能只有不足4万头。因此,生猪等养殖市场的潜力还十分广阔。
据了解,在电子科技大学的支持下,“智慧养猪”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养殖信息可回溯系统。届时,投放市场的每一头生猪都将有一个电子化的“身份证”,顾客可以通过手机十分方便地查询猪肉的产地来源,不仅会吃得爽口,而且吃得放心。
RFID电子标签让食品有了源头,让食品安全有了出口,让人民切实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,同时也让扶贫工作更进一层楼,有了良好的开端。